中芬中心桩基及支护工程正式开工以来,各参建单位面对疫情的影响,根据“项目抓得好、发展才能好”的要求,在“智慧工地、安全工地、绿色工地”等方面践行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争创桩基施工的样板工程。目前已顺利完成大临建设,并累计完成桩基368根。
“从春节前踏勘现场到目前工程桩成桩数突破三百,项目部积极响应业主要求,以工程总承包模式开展项目各项准备,进行了很多桩基施工行业创新性尝试,我们很有信心通过管理出效益。”桩基施工单位项目总工吴扬进说。
中芬中心项目部
1、智慧工地建设方面
采用人脸识别+红外体温监测系统。通往施工现场的人员通道安装有人脸识别通道闸机和红外线体温监测系统,对进场施工人员身份、身体状况进行监测,筑牢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采用人员智能定位系统。以物联网+智能硬件为手段,在安全帽中植入定位芯片,对施工人员实行数字化管理,在监控室中或移动端可实时反映工人所在位置、工种、进入施工区域时间和停留时间,为日常管理提供便利。
人脸识别通道
红外体温监测系统
人员智能定位系统
2、安全工地建设方面
优化设置办公区、生活区及食堂。现场已完成外幕墙式集装箱办公区、统一规划的桩基施工班组生活区、食堂。其中,开办食堂是南京桩基历史上首次尝试。“前些年,桩基施工班组往往独立做饭,就餐环境差,就餐时间不固定,使用大功率电器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开办食堂的做法既减轻了项目部管理压力,又能使施工人员随时就餐,吃饱、吃好。”吴扬进表示。
建立现场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自检自查,并经检验、检测合格,并上报监理审查,获得施工准入许可证后方可施工;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钻孔安全操作、钻孔灌注桩施工安全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对安全设施、设备的防护,以及施工人员安全防护用品的检查验收;临时用电严格按照“三级配电”“一机一闸一箱一漏”规定配置;加强现场安全巡查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严把桩基质量关键环节。根据桩基工程施工工艺要求高,施工环节多的特点,现场将测量定位、泥浆质量、桩径及垂直控制、持力层及终孔深度、沉渣厚度控制、钢筋笼制作及安装、混凝土浇注等作为质量控制关键点,并落实到施工员、质检员、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等全体人员。
集中食堂
3、绿色工地建设方面
采用大型泥浆分离器。灌注桩施工区一般布置有泥浆池、槽及排水沟等,常规做法是将施工作业产生的泥浆经场内中转后直接外运,造成市政管理的困境。吴扬进介绍:“现场配备多台大型泥浆分离器对泥浆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泥土与水体得以再次利用,做到了绿色文明施工。”
采用自动盘丝机。在传统桩基施工工地,钢筋笼螺旋箍筋采用人工盘绕,制作质量差、人工消耗量大。项目现场通过投入自动盘丝机进行施工工艺升级,提高产能及制作质量。
大型泥浆分离器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