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份以来,南京市建委在全国首创安全分区监管模式,有效解决传统模式中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不落实、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使得安全管理事项更加明确、人员信息更加透明、过程管理可全程追溯。在项目工程实践过程中,市政质量监督站牵头推进安全分区管理模式,保障了施工现场安全稳定,全面提升了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水平,构建了标准化管理的新方法、新体系、新格局。
现场观摩交流
在南部新城EPC项目建设过程中,依托市政质监站的指导帮助,通过EPC项目组的强化监督,各参建方充分践行了安全分区管理的核心理念。经过全面、系统、细致的安全隐患排查,使得安全管理体系更健全、标准更明确、责任更到位。这一新模式的实践,在EPC中片区国际路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科技助力安全分区管理
10月19日,EPC中片区国际路项目现场人声沸腾,热闹非凡。EPC项目各参建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总监、安全管理人员等共计40多人集中到场,观摩学习交流安全分区管理成果。观摩现场运用展板、电子设备、实体展示等方式,从管理体系、人员组织、处置应对等多方面全面阐述安全分区管理的17处亮点及实践应用效果。
①优化体系,划清责任
安全分区管理遵循“责任清晰、标准明确、监管分离、管理闭合”的原则,将现场按照平面分区、危大工程、机械、人员教育、施工边界等划分为五个分区,明确安全员及管理责任人,采用日常检查、一般节点检查、关键节点检查等方式,运用“六只脚”轨迹记录仪记录管理人员检查轨迹,形成可追溯、可验证的安全管理记录和影像资料。检查隐患自动形成责任清单,向安全员、机械员、劳务员等发出任务,落实整改责任。
②科技助力,科学管理
中片区国际路观摩现场安全分区管理借助各类高科技设备,使现场管理更加迅速、精确、高效,如自动喷淋系统联动扬尘监测设备,当空气中PM10超过设定值后自动开启喷淋。基坑内使用光纤光栅传感器,通过不断扫描基坑护壁及地面曲线与计算值对比,警示和警报出现风险区域,提高施工风险感知。现场基坑边还设置电子围栏,一旦有人闯入将立即警告并告知附近安全员。
③及时反馈,不断提升
通过安全分区责任划分及借助高科技手段,有效地提高了现场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建设、监理、总包单位管理人员可随时进入分区管理系统,检查现场隐患检查和整改情况,还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及图表,了解近段时间内现场管理的情况,给管理者提供了实时、直接、有效的依据,便于迅速制定对策和方案。同样,该系统还能及时反馈方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提升管理水平。
通过运用安全分区管理模式,中片区国际路项目短期内现场面貌发生实质性变化,顺利获得了2020年10月“市级差别化工地”称号。
EPC中片区国际路项目获得“市级差别化工地”称号
观摩结束后,各参建单位齐聚一堂,通过动画演示、PPT放映、发言交流、分享经验等形式,抓关键、找差距、补短板。
安全分区管理经验交流
这次围绕工程安全分区管理的观摩交流,以“责任清晰、标准明确、监管分离、信息透明”为核心,旨在深入探讨市政工程安全管理模式、综合提升管理标准、全面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以“保安全、重管理、立标杆、谋创新”为指引,以“树立南部新城安全管理标杆,争当全市安全分区管理典范”为目标,使南部新城EPC项目建设跨入新阶段。
相关信息